广东金融学院2025年普通高考招生咨询热点问答

来源: 时间:2025-06-29

问:学校今年普通高考本科招生总人数是多少,是否有扩招?扩招的专业主要有哪些?

答:我校2025年本科招生计划8800人,比去年增加1725人,高考本科招生规模创历史新高!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其中,广东省招生计划8268人,包括历史类招生计划2927人(比去年增加744人),物理类招生计划5201人(比去年增加749人),艺术类招生计划140人 (比去年增加40人) ;外省招生计划429人(比去年增加174人);此外,还有其他类别招生计划103人。

2025年,我校在广东省历史类214专业组、215专业组,物理类226专业组招人数较多,扩招人数较多的专业有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工科类专业,建议广东省考生重点关注和留意。


问:学校今年是否有新增招生专业?

答:2025年,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日语两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人工智能专业今年计划招生220人,进一步加大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急需人才培养的力度。


问:学校今年在广东省的招生专业组是否有变化?

答:2025年,我校在广东省本科招生专业分组进一步细分优化,招生专业组总数19个,物理类设置11个招生专业组、历史类设置7个招生专业组、艺术类设置1个招生专业组,其中历史类今年新增英语类招生专业组,进一步提高考生报考我校相关专业志愿填报的针对性和对口度。


问:近年来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档分数线如何?

答:我校近年来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出档分数线及录取人数可登录我校普通本科招生网https://zs.gduf.edu.cn、“广东金融学院招生办”微信公众号、“广金招生”微信小程序、“广东金融学院本科招生”小红书账号进行查阅。


问:学校今年普通高考本科招生的专业录取规则是否有变化?

答:我校今年普通高考本科招生的专业录取规则和去年保持一致,在广东省普通类专业组、地方专项计划专业组、艺术类专业组和外省的专业录取规则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原则,根据考生投档总分排位情况从高到低排序录取。

在广东省录取中,我校中外联合培养专业组的专业录取规则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根据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顺序,按考生投档总分排位情况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因此,建议考生在填报我校中外联合培养专业组的时候可以考虑把自己最想读的专业放在第一专业志愿。


问:学校提档比例是多少?是否会有退档情况?

答:我校一般的提档比例为1:1,如果已经投档至我校,并且填选服从专业调剂,一般不会被退档,若不服从调剂则有退档风险。


问:学校在录取专业时是否设置专业级差?

答:我校在录取专业时不设置专业级差。


问: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调剂范围是在专业组内调剂还是可以跨专业组调剂?

答:在实行“院校+专业组”录取模式的省份中,专业调剂录取的范围只在考生被投档的院校专业组内进行调剂,不会进行跨专业组调剂。


问:如果在贵校录取不到心仪的专业是否可以转专业或辅修双专业?

答:学生入校后,学校提供了多种途径,助力学生在校期间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途径一:转专业

■参加大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全校范围转专业。

途径二: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

■创新班和拔尖班:在新生入学报到后,根据学校公布的创新班和拔尖班的选拔条件自愿申请,经创新班和拔尖班所在学院考核录取后,进入金融学、会计学、精算学、经济学(金融)等专业的创新班和拔尖班就读。

■特色班:在大一年级第二学期,参加学校设置的特色班选拔,进入相关专业的特色班就读。

■微专业:选择参加学校开设的“微专业”学习,修完相关课程,可获得微专业证书,目前学校开设了微专业11个。

途径三:辅修其他专业

■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校期间可辅修其他专业的课程。毕业时符合相关条件,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辅修学位。


问:贵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前景和就业质量如何?

答:作为“华南金融人才摇篮”和“南粤金融黄埔军校”,我校就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着力点,依托行业形成“期期有专场,月月有市场,周周有招聘,天天有面试”的校园招聘特色,我校培养的毕业生,被金融机构等用人单位誉为“好用、顶用、耐用”的“三用”人才,因此,“要招人,广金是第一站”已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共识,是广东省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较高的高校之一。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落实率和就业质量保持稳中向好,每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生整体就业质量好,社会评价高。目前我校毕业生就业去向主要集中在金融行业,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以广州、深圳为主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问:贵校本科毕业生考研或出国留学情况如何?

答:近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的比例持续走高。2025年,我校学子考研喜讯接连传来,升学人数和比率再创新高。据统计,截至6月21日,我校2025届毕业生中,共有926名毕业生升学“上岸”,其中497名本科生被境内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被境内高校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上述毕业生中139人成功考入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占比达27.69%;而在境外升学的424名同学中,亦有多人被伦敦大学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香港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墨尔本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录取。

在学生出国留学方面,我校大力推进金融教育国际化,积极拓展高质量国际教育项目,国际化办学成效获得来自海内外高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作为学校国际教育项目归口管理教学单位的国际教育学院,采用“2+2”“3+X”等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模式,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美国马凯特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合作,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今年,我校在广东省共设置8个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专业,包括在中外联合培养专业组招生的金融学、会计学、金融科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2”国际班、“2+2”中澳班和“3+X”国际班。

近六届中外联合培养双学位申研毕业生中,超过90%能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墨尔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百强名校读研深造,就业遍布欧洲开发银行、美国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世界行业领军机构。


问:报考贵校应该怎样填报志愿?

答:对于广东省考生而言,今年我校在广东省内的招生人数有8268人,较去年大幅扩招1533人,且有59个专业(含中外联合培养专业)可供选择,上了本科分数线的考生应充分利用平行志愿提供的机会,在把握好“冲稳保”的基础上,在院校志愿组的第一志愿大胆填报广东金融学院,如果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可同时填报我校的多个专业组,进一步提高我校专业组填报覆盖率,在专业组内建议服从专业调剂,降低被退档的风险。

对于外省考生,今年我校在大多数省份均有不同程度的扩招,建议考生填报专业志愿时,可以根据考生个人高考成绩和兴趣志向,并参考我校近年来在各个省份的录取情况,合理填报我校相关专业志愿。


问:本科新生是如何分布在三个校区的?

答:根据学校校区布局,今年本科新生安排在广州校本部就读的学院有:国际教育学院、信用管理学院、法学院、财经与新媒体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心理与创业教育学院;新生安排在清远校区就读的学院有:金融与投资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金融数学与统计学院、外国语言与文化学院、国家金融学学院;新生安排在肇庆校区就读的学院有:会计学院、保险学院。以上安排在清远校区或肇庆校区就读的新生将在所在校区学习两年,第三学年将返回广州校本部学习。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录取新生第一至四学年均在清远校区学习。


问:学校今年有部分本科新生安排在清远校区和肇庆校区就读,请问这两个校区与广州本部的关系如何?

答:清远校区和肇庆校区是我校的两个分校区,清远校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广清一体化”江畔城市清远市省职教城内,教学和生活设施崭新优良;肇庆校区位于国家5A级风景区星湖之畔,环境优美;清远校区和肇庆校区的师资力量和校本部是一样的。


问:贵校学费和住宿费的收费标准如何?

答:学生学费、住宿费的收费标准按照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文件执行。

学费标准:

普通类专业学费标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商务、应用心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英语、翻译、商务英语、日语及人工智能等13个普通类本科专业5710元/生•学年,其余普通类本科专业每人5050元/生•学年。

艺术类专业学费标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10000元/生•学年。

住宿费收费标准:900-1900元/生•学年。

中外联合培养专业学费标准:国内学习期间,除学费外须另行缴纳培训费,金融学和会计学专业培训费33800元/学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科技专业培训费38800元/学年,“2+2”中澳班相关专业及“3+X”国际班选择西澳大学“3+0.5+1.5”模式的学生须另行一次性缴纳项目管理服务费26600元(不予退还);国外学习期间按国外合作院校学费标准缴纳相关费用。

具体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本科招生网站相关介绍。


问:学校的教室、学生食堂及学生宿舍的设施如何?

答:新生入学后入住整洁、宽敞、明亮的学生宿舍(配有独立卫生间和阳台),我校的学生食堂、所有学生宿舍及大部分教室均安装了空调,给学生营造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问:中外联合培养专业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普通类学生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是一样的吗?

答:中外联合培养专业和学校其他普通类专业的学生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


问:普通类专业和中外联合培养专业是否可以互转?

答:

1、我校中外联合培养专业组录取的考生,入学后不得转入我校其他普通类专业组招生专业。

2、我校其他普通类专业组录取的学生,符合专业录取条件的前提下,入学后可申请转入中外联合培养专业组的专业。


问:中外联合培养专业是否可以内部转专业或调整学习模式?

答:“2+2”国际班和“3+X”国际班所录取的学生,在符合专业录取条件的情况下,入学后可申请在所属专业组内进行专业调整;“2+2”中澳班所录取的学生不能转至 “2+2”国际班和“3+X”国际班,“2+2”中澳班学生在符合专业录取条件的情况下,可在入学后申请在“2+2”中澳班相应专业中进行专业调整。金融学和会计学专业前三年的课程一致,因此这两个专业的2+2和3+X模式也允许转专业和调整学习模式。


问:考生可从哪些渠道了解贵校的专业介绍、招生政策、录取规则等有关信息?

答:

1、我校本科招生咨询热线:020-37215393、37215252,传真:020-37216086;各二级学院、清远校区及肇庆校区的招生咨询电话详见我校普通本科招生网。

2、“广东金融学院”公众号、“广东金融学院招生办”公众号、招生网站https://zs.gduf.edu.cn、“广金招生”微信小程序、“广东金融学院本科招生”小红书账号将向考生提供我校各专业介绍、招生章程、招生政策、录取规则、近年在各省、市、自治区的录取分数线等有关招生信息,请考生留意关注。

3、电子邮箱:zsgduf@163.com